退燒藥2元一盒不提價,東北製藥為何如此良知?小白注意事項如下!
#退燒藥2元一盒不提價,東北製藥為何如此良知?
跟著“第一波頂峰”的按期而至,許多當地都呈現了“搶藥潮、買藥難”的現象。
不少感冒藥、退燒藥的價格也隨之飆升,許多藥店都是揭露提價,翻倍地漲。
驚懼心態之下,許多人都是一邊訴苦高價藥,一邊搶購高價藥。
不過在此期間,來自遼寧的“東北製藥”卻一向堅持以2元20粒的價格,平價出售“撲熱息痛退燒藥”(對乙酰氨基酚片)。
為了避免搶購,還特別規定每人限購40粒。
要知道,市場上不少首要成分為“對乙酰氨基酚”的感冒藥,價格多在20元左右,現在價格乃至被炒到好幾倍。
此外,不少有心人還注意到,東北製藥不僅是感冒藥廉價,許多藥也都和不要錢相同。
比方維生素C片,每瓶隻需1.4元,標準是每瓶100片。
這顯著比市場上幾十塊錢一盒的“維生素C泡騰片”要廉價多了。
為什麽東北製藥的價格那麽廉價?
為什麽這種“良知好藥”到了危機時才被人發覺。
無相君今天就給大家好好揭秘一下其間的門路。
早在咱們之前推送的《批發價隻需0.01美元的“布洛芬”,為什麽咱們買不到?》一文裏,我就指出:
布洛芬每劑在發展中國家的批發價坐落0.01至0.04美元之間。一塊錢就能買到一公斤的質料。
但市場上的布洛芬藥物,大多都是20元左右一盒。
比布洛芬還誇大的便是維生素,東北製藥的維生素C,1.4元就能賣到100片。
但為什麽大家平常吃的維生素補品的價格都是好幾十,乃至上百?
仔細的人會發現,問題出在了藥物的方法上。
賣1.4元的是白色小塑料瓶,包裝樸實無華。
但賣好幾十上百的,卻多了各種花哨,比方“複合”、“咀嚼”、“泡騰”,還有精巧的包裝。
像有的維生素C咀嚼片,價格就為90元一瓶,也是100片裝。
至於一些大品牌,直接就貴得沒譜了。
或許,這些賣得貴的藥片純度高,技術手段高,但顯著和溢價是不相匹配的。
問題出在哪裏呢?
署理,附加值,商業宣揚!
藥廠賣藥,不是簡簡略單地投放到藥店那麽簡略。
一般來說,藥廠到藥店的中心,還有全國署理商、區域署理商、省級署理商、區域署理商、縣市級署理商……每個環節都有贏利。
每層加一次價後,才幹投放到藥店和超市。
加到最終,或許價格就變成了出廠價的10倍!
並且越是通過加價的藥品,越是會在藥店貨架的好方位呈現,越是會被醫師、藥師引薦。
為什麽?由於有優點。
而東北製藥的1.4元維生素C和2元的“撲熱息痛退燒藥”,他們一般都在藥店最不起眼的旮旯。
乃至許多藥店都不會進這種藥賣,由於沒有多少贏利!
如果不是這次搶藥危機,或許許多人都不知道,本來感冒藥、維生素可以那麽廉價!
說完署理,再說說附加值和商業宣揚。
這兒的“附加值”是什麽呢?
比方退燒藥,首要有效成分是布洛芬、阿司匹林、或許對乙酰氨基酚。
可是呢,直接賣這些藥,贏利太低。
所以廠家想了幾個舉高藥價的方法,包含但不限於:
1.加點其他成分,變成複方藥。
2.改換一種方法,比方口服液,膠囊,衝劑等等看起來更“高端”的姿態。
3.加一些中藥材,變成中成藥。
4.把化學合成有效成分,變成天然提取的方法,打健康牌。
……
以上這些方法,額定支付的本錢很低,但就可以舉高數倍的藥價,何樂而不為?
再有一個,便是廣告本錢。
相信許多人都能在電視上看到一些“名牌藥”的廣告,這些藥常常呈現在藥店的耀眼方位。
羊毛出在羊身上,廣告費都會從藥物的贏利中賺回來的。
像東北製藥這種2元一盒的退燒藥,甭說廣告了,包裝都是一層薄薄的塑料紙……
賤價賣藥,是一個藥企的良知,但也是一個藥企的窘境。
作為中國老藥廠“四大家族”之一,東北製藥由於缺少明星藥物,缺少高贏利的藥物,缺少新品藥物,其成績也是長時間低迷。
這個月月初,他們因高價出售左卡尼汀質料藥,被認定為違背反壟斷法,罰了1.33億。
東北製藥不是不想掙錢,而是找不到怎樣掙錢的出路,一向在吃仿製藥企成本。
此次出圈,盡管是由於“良知”。
但良知的背麵,更多的是立異窘境。
「小礼物走一走?雪碧可乐来一罐!」
还没有人赞赏,支持一下吧
哇~真是太棒了